《西藏王臣記》 全稱《天神王臣下降雪域陸地事跡要記——圓滿時節(jié)、青春喜筵之杜鵑歌聲》,是第五世達賴喇嘛1643年編寫的史書。這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西藏歷史發(fā)展的書。從贊普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開始,一直記述到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進藏,西藏甘丹頗章政權建立為止,前后整整1000年。但它又是一部文學色彩很濃、受印度佛教文學影響很深的作品。
《西藏王臣記》于20世紀60年代被郭和卿先生譯為漢文,198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
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他于1617(明萬歷四十五年)出生于前藏山南地區(qū)的瓊結;1622年入選靈童,并被認定為第五世達賴喇嘛;1625年受沙彌戒,1637年受比丘戒,均從師于第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1682年圓寂于布達拉宮。
第五世達賴喇嘛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在西藏黃教處于非常不利地位的時期被認定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的。1641年,他與四世班禪秘密派人聯(lián)絡蒙古勢力,推翻噶瑪政權。1642年,他派遣使者與清政府聯(lián)系,并于1652年應邀進京朝覲順治皇帝,為祖國統(tǒng)一和各民族團結作出巨大貢獻。他鞏固了黃教在西藏的主導地位,一生著作頗豐,除了《西藏王臣記》以外,尚有《相性新釋》、《菩提道次第論講議》等,均廣泛流傳至今。
寫作背景
1634年,西藏格魯派首領五世達賴和羅桑卻吉堅贊因受到噶舉派政權藏巴汗、苯教土司頓月多吉、喀爾喀蒙古卻圖汗等勢力的威脅,共同致信固始汗,請求其出兵救援。1636年,固始汗親自赴拉薩與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商議出兵事宜,被贈予「丹增卻杰」(執(zhí)教法王)的稱號。之后,他又遣使表示歸順后金皇太極政權,以穩(wěn)固后方。
1637年,固始汗進入安多,滅卻圖汗,控制安多全境,1640年又發(fā)兵西康,滅頓月多吉。此后,他佯稱接到達賴旨意返回青海,實則在1641年突襲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日喀則,滅藏巴汗政權。
為了給這個蒙藏統(tǒng)治者聯(lián)合的甘丹頗章政權制造輿論,同時因固始汗的要求,1643年4月到7月,時年27歲的五世達賴喇嘛僅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寫成了《西藏王臣記》。該書共26章,記述最為詳細的是元代薩迦政權以來各個地方貴族的歷史,是想讓固始汗以史為鑒,通過對西藏歷代統(tǒng)治王朝的了解,借鑒一些統(tǒng)治、治理西藏的經驗。這對一個外來民族的統(tǒng)治者來說,是尤為必要的。另一方面,五世達賴喇嘛在書的后面專門寫了一篇固始汗的小傳,講述固始汗的事跡和他為了格魯派而領兵進藏的經過,并把固始汗宣傳為宗教預言中所說的金剛手菩薩的化身,這實際上也是論證蒙藏聯(lián)合的政權建立的合理性。